在普陀山悠久的歷史中,除了觀世音菩薩顯化之處及修行之處外,有三座寺廟室最主要的禪院出家人修行之處,名稱分別為普濟禪寺、法雨禪寺、慧濟禪寺,今天來到這禪寺名為普濟禪寺,是為普陀山三大寺前寺,也是普陀山歷史重點寺廟,清朝康熙皇帝與乾隆皇帝都曾經來此參拜。
普濟寺入口處,藍天白雲與高塔。
普濟寺前海印池,亦名放生池,建於明代。池上築橋三座。中間一座,橋面平闊,北接著普濟寺的正門,南銜御碑亭。橋中有一湖心亭,又稱八角亭,正對普濟寺山門。
普濟寺,又稱前寺,前身為唐末的「不肯去觀音院」,宋代更名為「寶陀觀音寺」,明萬曆年間更名「護國永壽普陀禪寺」,清康熙皇帝賜額「普濟群靈」後才改名為「普濟禪寺」並沿用至今。位於普陀山南部,為普陀山供奉觀音菩薩的主剎。
圓通寶殿。是普濟寺的主殿,相當一般寺廟的大雄寶殿,圓通是觀音菩薩的別號,這座殿供奉的正是觀音菩薩。殿堂宏大巍峨,殿面闊7間,進深6間,重簷歇山,黃琉璃頂,九踩斗拱,門心板雕二龍戲珠。大殿可容數千人,有“活大殿”之稱。殿前平台周有石雕欄板,台中有鋼鼎爐,高約4米,上鑄,“普濟禪寺”、“千秋寶鼎”、“光緒辛丑(即1901年)冬月吉旦”等字樣。殿內正中端坐著高達8.8米(毘盧觀音趺伽坐像本身高6.5米,座高2.3米)的觀音菩薩,全身金黃,眉清目秀,慈祥含笑,身邊站立著她的門徒善財和龍女,神態天真活潑。<網路資料>
普濟寺大殿內毗盧觀音
普濟禪寺正門,平時不開山門,要由側門進出,據說是當年乾隆皇帝微服出巡來此想進入寺院,寺院門已經關了不得其門而入,傳話給方丈卻又沒有得到回應,不得已只得從隔壁小門進入,隔天乾隆皇帝見到許多遊客從正門進出,心想,我身為皇帝走小門,你們這些遊客走大門有沒有搞錯,於是下令所有人只能從側門進出,據說一直到了現在,只有國家領導人才來訪才會開大門。
普濟禪寺不大,寺院擁有江南古剎的古典美,格局方正,寺院前有跨橋與池潭,漫步其中別具風味,這也是普陀山前山第一座寺院,今天雨霧濛濛壟罩整個普濟禪寺,漫遊其中妙不可言。
更多中國四大名山旅遊朝聖介紹
南海普陀山+杭州岳王廟+新昌大佛寺+天台山濟公故居6日
普陀山南海觀音、杭州西湖岳王廟、濟公禪師故居,前往天台宗祖庭天台山,ㄧ覽佛教文化之美